/ 蕭依釗

朋友阿嘉原有一個樂融融的小康之家。但她最近發覺丈夫非常亢奮、喜歡說話、說話速度很快,原本很疼妻子女兒的他變得對妻女樣樣都看不順眼,常對她們發脾氣,甚至懷疑妻子心裡裝著別的男人。

阿嘉擔心丈夫撞邪。我對她說,她的丈夫可能患躁鬱症。

她不能接受丈夫跟患精神疾病扯上關係的可能性。由於精神病被長期污名化, 她和一般人一樣視精神病為非常可怕的疾病。

事實上,精神病是相當普遍的。據2017年馬來西亞健康和發病率調查報告,成人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為29.2%,相當於每4個人中就有一人患精神病。兒童也面臨心理健康危機。

精神病專家袁德和醫生說 ,每個人都有患精神病的可能性。當中有很多人未求醫和確診。

阿嘉問我該怎麼辦?我說,設法說服其丈夫去看精神科醫生。藥物和心理輔導,以及親友的支持,是治療躁鬱症最有效的辦法。

躁鬱症,是一種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又稱雙極性情感疾患,指的是病人的情感可能出現兩種極端的變化。躁鬱症分為「躁期」與「鬱期」。躁期時:情緒過度興奮愉悅、睡眠需要減少、易怒、喜爭論、易與人起衝突、過份慷慨、熱心,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或言行誇張、活動量高;鬱期時:情緒低落、失眠、早醒、食慾減少、興趣減退、反應動作遲鈍、絕望、有不當罪惡感、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躁鬱症目前尚無法根治,但可以藥物治療控制。患者必須及早接受治療,按醫生指示服藥,不能因病情穩定而自動停止治療,就能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然而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長期受到情緒障礙的折磨卻不自知,也就不會尋求治療。

家人或朋友可以怎麼幫助患者?

*鼓勵患者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及按時服藥。
*關心患者的狀況,有耐心、持續的給予陪伴、聆聽和鼓勵。
*躁期,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危險性行為,或從事一些會後悔的行為, 例如:胡亂投資。
*鬱期,須關心患者是否有自殺的念頭,避免讓患者獨處或取得危險物品。
*與病人溝通時,避免採取過分批評或干涉之態度,易致舊病復發或病情惡化。

關懷患者的朋友,還需要確保自己有堅強的心理素質。許多躁鬱症患者有一個特點, 即在病發時會對身邊的親友,產生懷疑、排斥和敵視心理。這些年來,筆者在做社會關懷時,就曾遇過這樣的患者,心裡不免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