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鄧麗華
攝影:陳莉莉 / 鄧麗華

(烏雪武吉布倫東28日訊)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名已故的華校教師終身護持華文教育,在她90多歲高齡離世後,長女繼承母親遺志——繼續捐助華校生,母女倆低調助學,估計通過不同管道已捐助華校學生己逾300萬令吉。
祝福文化基金會主席蕭依釗出席該基金會舉辦的「慶華人新年捐助烏雪區華校生」活動時如此披露,惟她表示因尊重當事人意願,故無法公開捐款人身分,不過她對母女倆堅持為善不欲人知的善心和大愛精神表示無限感激。
她直言,社會上有些個人、財團或社團做慈善活動,目的是美化形象,有的企業做善事是為了符合當局的「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但這對母女不求名利,扶持華校學生求學的發心十分純真,這種風範值得表揚。
她說,這對母女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的意義,而這也成了該基金會捐助烏雪縣華小貧困學生活動的緣起。
「這位大愛教師是個單親媽媽,在職時懃懃懇懇,春風化雨,平日省吃省用,生活簡樸,但一直很慷慨的捐助貧困學生,退休後也不斷把儲蓄用於捐助貧困的華校學生讀書。
「冠病疫情期間這位90多歲老人安祥離世。喪禮低調進行,朋友們都事後才知道。她那受過高等教育、高職高薪,自己也擁有豐厚儲蓄的長女, 繼承母親的遺志──捐助華校學生,因為母女倆都相信只有教育才能振興一個民族。」
她說,在捐完母親遺下給她的錢之後,這名已年逾70歲的女兒也開始應用自己的存款捐助華校學生,這兩年來因朋友推薦,信賴祝福文化基金會,不時捐款通過基金會捐助貧困華裔學生,兩人因此成了好朋友,早前她交來一張12萬令吉的支票, 叮嚀要用這筆錢去捐助盡可能多的華裔學生。
蕭依釗說: 「我就想到華人新年即將來臨,緊接著就是新學年的開始,許多有子女的家庭面對年關和開學的雙重開支的壓力──需要買年貨、封紅包;同時為孩子買校服、鞋子、作業簿、文具、團體費等雜費。尤其是偏鄉的貧困家長會被這沉重的負擔壓彎腰,於是聯絡了熱心公益烏雪前國會議員兼烏雪婦女慈善協會主席廖書慧表達了我朋友的意願。」
她說,廖書慧認為這對烏雪縣貧困學生家庭來說是最好的新年禮物,因為很多許多貧困的家長在開學時拿不出錢來為孩子買作業簿和文具等, 也沒錢交團體費和電腦費, 需要由家教協會先代墊,然後才分期慢慢還錢給家教協會,於是馬上幫忙聯系了烏雪區9所華小的家教協會,由家協推薦各校的貧困學生。
——————————
活動當天,祝福文化基金會共撥款10萬令吉捐助烏雪縣貧困學子,190名來自烏雪區9所華小的學生受惠,每人獲得500令吉紅包及餅干禮袋。
這500令吉中有100令吉是以紅包形式現場派發給各位學生,另外200令吉是購物券,專用於買校服、 鞋子和書包;剩余的200令吉交由各校家教協會代為支付受惠學生買作業簿和文具等之用。
蕭依釗也提到,一些人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但她個人覺得這是個迷思,且會造成家長和孩子的焦慮不安。
她勉勵在場學生說:「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哪能像富家孩子那樣去上各種補習課和才藝課,所以同學們要謹記,即使你現在輸在起跑點,也不要灰心,只要不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放棄努力,你將來的成就還可能超越目前跑贏你的人。」
她也以本身曾遇到一名家境一貧如洗的學生為例說,有關學生家裡沒錢給他上幼兒園,讀一年級時一個字都不認識,給同學欺侮,沒有書桌,只能趴在地上做功課,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刻苦求學的精神感動了該基金會,於是為他提供助學金,去年他終於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現在是一位工程師。
她告訴受惠學生,捐款的母女完全不期望學生回報, 只期許同學們長大後能敬愛父母師長,有能力時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
武吉丁雅華小校長黃愛麗致詞時感謝也是烏雪縣9華小家協聯誼會顧問的廖書慧,以及該校家協主席周顯揚穿針引線,讓眾多學生受惠。
廖書慧致詞時則表示祝福文化基金會的捐助對烏雪區華小貧窮學生而言是及時雨,希望學生們善用這些捐款,努力向學及長大後回饋社會。
出席者包括武吉丁雅3華小副主席陳詩潔、叻思華小副校長陳添倫,家協主席陳志華和副主席盧巧儀、吉粦華小校長黃耀民、副校長吳巧蔧,家協主席楊寶玲、龍邦華小校長高碧貞、崇智華小副校長洪淑菱、董事部代表林美玲、峇冬加裡華小校長何福興、家協理事李美雲和吳碧珊、競明華小校長黃燕媚、教師林美玲、家協理事顏湘盈、葛尼華小副校長黃福隆、教師陳寶尹、家協主席方珍芯、雙文丹華小副校長陳麗娟、董事部代表祝桂蓮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