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章

2024年元旦,祝福文化基金會主席蕭依釗收到了一則簡訊:

「蕭總晚上好,XX在此有幾句話想發給祝福文化基金會以及蕭總您。」

伴隨著訊息的,是一封信:

親愛的蕭總和祝福文化基金會團隊:

寫下這封信,我滿懷感激之情。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你們一直是我生活中最可靠的支持,提供了持續的資金贊助,成爲我在求學路上的唯一依靠。我想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無私付出。

有了祝福文化基金會的支持,我才能夠繼續專心致志地追求學業。上個學期取得的4.0績點也是因爲有了你們的支持。如果沒有遇見你們,我深信自己早就無法堅持下去了,經濟的壓力讓我幾乎放棄。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給予的支持,讓我能夠克服困難,繼續前行。

很高興告訴你們,我將在今年的十月畢業。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成就,更是你們支持的成果。我會倍加珍惜這個機會,爲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我想向你們致以新年祝福,祝願你們在新的一年裡一切順利,充滿喜悅和成功。新年快樂!

我還想分享一些關於家庭的喜悅。我的媽媽也因爲有了你們而感到欣慰,即使她目前沒有工作,在家中也不再爲我的學業過度擔心,能夠好好休養。感謝你們,可以讓我媽媽也感到安心。

關於未來,我有一個堅定的打算,就是畢業後靠自己的努力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以報答媽媽以及你們給予我的無私幫助。我深知自己有責任讓你們的幫助變得更有意義,我會爲此努力拼搏。

再次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關懷和支持。願你們在新的一年裡,一切都順順利利!

衷心感謝,

XXX

——————————

信當然是有署名的,只是我把它給擦去了。那是我去年8月6日寫在《光明日報》副刊「祝福的跫音」裡的個案。

他是一名大學生,12歲那年喪父,母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他們目前住的房子既不是自家的也不是租來的,父親死後叔父把房子給賣了,新屋主沒把他們趕走,讓他們繼續住著。他家目前的經濟來源,僅靠福利部和慈善機構的援助金。

所以當他考上大學時,母親是極為反對的。彼時剛好又遇全球大疫肆虐、龍捲風摧毀村屋等連串禍事,他母親希望他能出社會工作以減輕家裡負擔。去年蕭依釗家訪後,便馬上決定從祝福文化基金會的「社會關懷」項目裡,自6月起每月撥一千元款項給他,長達17個月,以資助他的學費和生活費。

數月來,他持續有傳簡訊予蕭依釗,除了佳節問候,也會報告近況。

蕭依釗與我說這事時,語氣裡明顯有掩不住的喜悅。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在基金會的這些年,曾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但真正懂得感恩的,應該不算太多。

「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在煩惱著眼前的困境,一時間顧不上太多也是情理之中的。」

頓了頓,蕭依釗語重心長地說:「希望這年輕人以後可以成為一位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備註:信件與照片均已獲當事人同意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