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偉章
攝影:徐莉嘉

他們去看原住民孩子,而我,則是為了看他們而去的。

每年,祝福文化都會有至少一趟的國外助學團,另外也會組團前往探望原住民孩子。國外助學團的地點沒有固定性,或緬甸或尼泊爾,也可能是印度或印尼。

今年的「原住民賑濟團」安排在8月17日(六),剛好落在農曆七月十四,我原以為會有許多人要祭祖或「拜街邊」而影響出席人數,但沒有,名額早早就滿了,參與人數共52人。

早上7時半之前,前往 Wisma Mirama 報到,祝福使者蕭日紅與我說,他準備了自家種的杜古冷薩(duku langsat)給團員們,那可是沒有農藥的喲。我告訴他,旅巴上是不允許吃食的,他很貼心地表示,他還給每人準備好垃圾袋了。幸運的是,我們遇見了一個極好的司機,笑著和我們說:沒問題。後來,我們連晚餐都是在車上吃的。這是後話,容後再述。

我們比預定時間提早了一個小時抵達原住民孩子中心,孩子們列隊在中心門口迎接我們。我奇怪為甚麼他們沒有像以往那樣準備舞蹈呈獻,後來才知原來是我們的祝福文化主席蕭依釗告知他們一律從簡。於是那一個小時,我們在中心禮堂裡交流,由蕭依釗親自主持。

祝福使者韓福友、李彩雲帶了蠟筆和圖畫紙給中心的孩子。交流會結束,我們前往食堂用餐時,孩子們就在快樂地畫畫。說到用餐,這幾年中心來了曾在大酒樓當過廚師的義工,雖是家常菜但都很精彩。加上劉利水、翁金娥夫婦帶來自家果園種的山竹,符傳傑、陳潤蓮夫婦帶來的四黃蓮蓉月餅(你沒看錯,是四黃,惡魔少晶慫恿我,久久一次,別管膽固醇,我聽了),以及原就訂好的名品榴蓮、原住民的山榴蓮(都很好吃),這午餐豐富得簡直像過節。(咦?今天不正好是……)

後來我們分乘麵包車前往原住民村,車程約莫半小時。原住民村裡有座小小的活動中心,兩個村落120餘戶家庭代表前來領取物資,有白米、白糖、食油、罐頭沙丁魚等。第一次參團的黎少晶問:這麼多東西,他們怎麼提呢?我隨口回她:沒關係的。事實上,祝福文化團的最大特色就是,大家都會很主動幫忙的,因為一個家庭只有一個代表進來活動中心領取物資(以免場面混亂),因此勢必提不了這許多東西,這時年輕的或力壯的,就會主動幫他們提到中心外去,讓他們的家人來接手。我沒告訴少晶的是:妳多來幾次就會明白祝福使者們的默契了。

當然,我們所捐的絕不止這些,還有更多的米糧,已委託中心的義工送到山裡的原住民村去,由村長鎖在倉庫裡代為保管,以應付12月季候風來臨時的斷糧危機。

回程時,我們在文冬稍作停留,有者買土特餐,有著買些冷飲解暑。為了避開塞車時段,我們這回沒有到餐館用晚餐。蕭依釗安排了每人一個餐盒,內有炸馬鈴薯塊、廣西式的釀豆腐卜、釀茄子、釀苦瓜。不得不說,這餐盒安排得極好,釀肉紮實、韭菜香氣濃郁、苦瓜汁液飽滿、茄子也軟而不綿。

七時許,我們就回到了吉隆坡,比以往早了許多。

祝福使者們參與這團是為了看原住民孩子,但我,其實是為了見大家而去的。

(原文刊於2024.09.15《光明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