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章
「瑪妮手上是沒錢,但她的公積金帳戶其實有兩萬令吉。當地一個慈善組織的義工勸她把錢提出來醫病,她拒絕了。因此,義工決定不幫她。」蕭依釗與我說這事時,我愣了好一會兒。我理解那名義工的立場,但我更明白兩者間價值觀的不同。
瑪妮,是今年4月下旬,蕭依釗與義工送物資到霹靂州和豐鎮的嘉諾撒幼兒園時,所遇見的其中一戶亟需援助的貧困人家,是一戶印裔家庭。
她今年64歲,比她小一年的丈夫,由於視力和聽力都嚴重衰退,目前處於半瞎半聾的狀態,約十年前被公司辭退後,一直是妻子在養家。
瑪妮曾在一家工廠當清潔工,退休後轉當割膠工人,日子原就很勉強。屋漏偏逢連夜雨,三月份時瑪妮經醫生診斷,證實患上乳癌,且已是第四期。在癌痛的折磨下,她連唯一收入來源的工作也無法繼續。
關於瑪妮這家人的背景,可到祝福文化官網搜尋〈貧窮夫妻的哀歌〉一文,拙作裡有更詳細的報導。
今年8月初旬,蕭依釗探望了一名接受化療的病人後,想起了瑪妮,便致電德雷莎楊修女。電話中傳來她有點急切的聲音: 「我正在瑪妮的家,她剛從醫院回來,流了很多鼻血,她嚇壞了,我也不知如何幫她止血……」 顯然的,楊修女也嚇壞了。
楊修女告訴蕭依釗,上次祝福文化捐給瑪妮的錢己用完。為了省錢,她雖然滿身疼痛,但仍然從和豐搭巴士去怡保接受化療。化療過後,身體實在虛弱和不適,她才乘德士回家。每週大約花數十元。
瑪妮沒錢買營養品,視力微弱的丈夫也不會煮,所以她常吃即食麵。
可即便如此,瑪妮依然堅持不動她公積金賬戶裡的兩萬令吉。原來,信仰興都教的她極為重視身後事。她說,她不覺得孩子有能力承擔,所以必須留這筆錢下來,作為她和丈夫的殯葬費。
她也只是希望去得體面,這點心思,我還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覺得這要求不算奢侈。
蕭依釗與楊修女通了電話後,次日便馬上和義工帶了幾箱奶粉,並買了一些水果、營養品、雞蛋趕去和豐看望瑪妮。
抵達瑪妮的家時,她正在吃午飯,又是咖喱快熟麵。蕭依釗知道無法改變她的想法,唯有勸她至少每天吃兩粒雞蛋。
祝福文化再捐了兩千令吉給瑪妮,讓她支付往返醫院的車費和改善伙食。
據蕭依釗所說,這對苦命的夫妻最近總算遇到了一件令他們老懷安慰的事。他們失聯已久的養女突然回來看望他們。女兒不忍心棄父母於不顧,但她自身也著實經濟拮据,所以毅然把自己13歲的女兒蘇芭轉學到和豐的國立中學,讓她留在祖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蘇芭聰明懂事,每天放學回家就洗衣、掃地、煮飯,有空還拿起鋤頭除去庭園裡的雜草。瑪妮說,有一次她氣喘昏迷,蘇芭馬上跑到印度教堂去求救。
蘇芭上學由鄰居載送,每月收費58令吉。她對祖母說,如果有一輛腳踏車,她就可以省下這筆費用,騎腳踏車上學。
蕭依釗聽後,立即答應從祝福文化基金會裡撥款買一輛新腳踏車給蘇芭。「這孩子真的很懂事,很惹人憐愛。」她說。
既然老遠去到了和豐,蕭依釗就順道送了15 包白米及5senses董事黃碧玲所捐獻的5箱奶粉給楊修女,拜託她分發給其它貧困家庭。
(原文刊載於2024.09.01《光明日報》副刊。)
如欲捐助「社會關懷」項目,可點擊以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