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偉章
圖:國光劇團提供
說來湊巧,月前剛讀完章詒和的《伶人往事》,不意就接到了國光劇團即將來馬演出的消息,於是「生旦淨末丑」、「出將入相」、「亮相」等名詞,馬上在腦海裡又閃現了一遍。
當然,這兩者原不該相提並論,《伶人往事》是一闋闋二十世紀六、七零年代大陸京劇名角兒的悲歌,書中內容所及是政治壓迫下一代名伶的消沉與隕落;而來自台灣的國光劇團,自1995年創團以來,即不斷嘗試於京劇、崑曲的傳統中注入當代意識,以延續傳統、接軌現代為方針,是傳承、是創新,兩者意象恰好形成對比。而我剛走過《伶人往事》的深涯幽谷,抬頭觸及國光劇團的欣欣向榮,不禁豁然開朗。
——————————
國光劇團並非首次來馬,早在2015年9月,即受邀前來演出《青春謝幕》。
國光劇團這些年來積極推廣京劇,他們在台灣的城市演出,也到鄉村表演;走出台灣,他們到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捷克、巴西、俄羅斯、日本、新加坡、中國等地演出。
然而,傳統的技藝究竟是如何與現代接軌,進而走進世界版圖裡的呢?
國光劇團現任團長張育華博士在受訪時表示,傳統戲是很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劇團常會搬演經典劇目,但在選劇本時會予以重新整理,除了精簡濃縮,也可能做一些修改,以便注入現代意識。此外,國光也有新編戲,那就想當然耳更容易以現代的角度切入和編寫了。
「國光的新美學有三個層面:一個是當代視角,不管是甚麼題材,我們都一定會有現代的角度來看這作品;第二是人性的內涵,也就是人文意識,來自於文化上的思考;第三是多元的題材,甚麼樣的議題,我們都可以談,都可以深入的探討。」
張育華舉例,明年國光邁入三十週年,他們現在就籌備著以人工智慧(AI)為題材的演出。「國光一直往前尋找新的思考,但連接的、呈現在舞台上的,卻是傳統、精緻的功法。」
張育華補充:「傳統戲自然是在傳統的範圍,新編戲其實也還在傳統的大範圍裡,但以全新的題材編寫。國光還有一類的演出,叫『跨界的探索』,我們會與不同的藝術形式連接,譬如劇場裡的多媒體、影像、科技,又或者和不同的藝術門類合作,如:交響樂、現代舞,甚至日本能劇。」
說到這裡,其實就不難發現,國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遊走的過程裡,有著對本質(技藝)的堅持,以及勇於嘗試的開放胸懷;也就不難理解,它是如何在現代化、科技化的衝擊下,毅然走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走向國際、走入人群。
——————————
國光名旦林庭瑜也在採訪現場。這位長相甜美、清秀可人的演員,22歲從台灣戲曲學院畢業,加入專業劇團演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擔綱女主,並憑藉該劇《西施歸越》獲得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
林庭瑜笑說,自己是被「騙」去學戲的。「我家在復興劇校(台灣戲曲學院前身)旁開熱炒店,老師們下戲後常來吃飯,那時我還很小,他們建議把我送進劇校。」殊不知入校後不只要唸書,還得每天練功,異常幸苦。
「小時候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是跟著一起練而已,長大了才慢慢喜歡上京劇。」
對於一名初長成的妙齡少女而言,喜歡的原因可以很簡單,譬如:好看的戲服、好看的裝扮……。在校期間的林庭瑜,備受老師關注,常有演戲的機會,慢慢的就開始覺得挺有趣的。
對現階段的林庭瑜而言,表演的趣味在於猶如經歷他人的人生,得以看盡生活百態、嚐盡百般滋味。
——————————
今年28歲的武生李家德,當初其實對戲曲也沒有太大的熱情。「父母親太忙了,怕我下課後到處亂跑學壞,希望我被管教得嚴厲一些,所以把我送進復興劇校。」報名時母親隨意勾選了「歌仔戲」,李家德是上大學後才轉京劇系的。
「上了高中以後,因為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才開始比較認真地練習。」他說自己運氣很好,所以當時有很多演出機會。
在讀時的李家德,暑假期間也不會閒著,他到大陸參加夏令營等活動持續學習。他在學校比賽獲獎後,用獎學金參加學習活動或繳交學費。
整個訪問的過程,我反覆聽著他說:學習、練習、學習、練習,幾乎每個句子都穿插著這兩個詞。我有一度想打斷他:「你確定自己純粹是『運氣很好』麼?」
《陸文龍》是國光劇團1995年創團首齣戲,當時主演的是朱陸豪。李家德獲朱陸豪親授,2018年擔綱主演此劇,並憑藉這部戲獲得了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其中一段入圍評語是這麼說的:「口白勁脆、嗓音高亮,舞弄雙槍已達化境,左右腿的三起三落更見其了得腿功。」
——————————
演出資訊:
「魔幻京劇——情的困惑」(吉隆坡)
2024.7.12~13@8pm
演出劇目:《試妻劈棺》、《雙槍陸文龍》
2024.7.14@3pm
演出劇目:《周瑜歸天》、《打神告廟》
——————
「魔幻雙齣」(檳城)
2024.7.20~21@2:30pm
演出劇目:《伐子都》、《試妻劈棺》
(原文刊於2024.06.02《星洲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