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偉章
前言:每次探訪貧困家庭,都會遇到好些故事。未免造成案主生活上的困擾,或讓孩子們遭受不必要的眼光,我們不會寫出真實姓名,也不會刊出正面照片。分享這些故事,只是希望讀者們知道,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的一隅,其實還有許多需要被照顧的人。
——————————
「我好似見過妳呀,我老咗,認唔出妳呀。」我們甫到她家時,坐在輪椅上的她便這樣對蕭依釗說。
其實這家人並不在我們的探訪名單內,我們曾幫過這家人,蕭依釗說既然順路,不如去探訪一下他們,於是便帶了些物資過去。
他們家,最主要的情況就是夫妻倆年紀大了,加上老太太中風後依賴輪椅,需要人照看,因此老先生便留在家。「年紀那麼大了,還有誰要找我做工?」老先生如此與我說。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北部上大學,小兒子輟學後一直沒有固定工作。
前往他家之前,義工曾與大兒子聯繫,問他現下是否有甚麼需要協助的。大兒子回訊:「非常感謝你們,但目前剛剛好,有需要再聯絡你們。」這訊息讓人看了頗欣慰。
但蕭依釗不這麼想。「妳就這樣一直坐在輪椅上,沒有走動麼?」她問老太太。「我腳沒力,走不動呀。」老太太回她。
「這樣不行。」蕭依釗轉回頭與我說,「越是不走動,肌肉就會萎縮, 腳會越來越無力。」
於是我們驅車前往鎮上的藥房,買了一台四腳助行器,又再踅回村子來。
——————————
抵達謝家時,比預定時間晚了許多。除了因為之前買助行器耗了些時間,也因為我們在村子裡繞來轉去,怎樣都找不著謝家的門牌。迫不得已,我們停下車子問在路邊聊著天的村民。
「這門牌……你是要找XXX 是吧?他有癌症的,你們找他是嗎?」顯然村子裡的人都知道他們家的事。
他今年57歲,早前打打散工,裝修、造墓之類的,生活還算安穩。太太今年50歲,育有一女一子,目前都在唸中學。
2020年初,他證實患上了第三期淋巴癌,每月兩次往返吉隆坡看診,長期下來不免一筆費用,而且無法再像從前那樣如常工作,雖有積蓄也不免蕭然清空。
「化療以後,我身體退化很多,現在連視線都模糊了。」他說,「其實看醫生很便宜,大部份花費都是在車費上,我要先召車去火車站,醫院來回又是一筆開銷,只是去一趟吉隆坡,三百元就沒了。」在吉隆坡,他因住在妹妹家,因此省下了住宿費。
太太的健康也同樣欠佳,甲狀腺兩度動手術,目前長期服用著鎮靜劑、降血壓和膽固醇的藥。
行管令期間,鄰居們都會給他們送食物,目前就靠著兄弟姐妹的幫忙、福利金等勉強支撐生活。
他的家裡堆了許多箱子,裝著燒給往生者的冥衣,替紙扎店折冥衣也是他們家的收入來源之一。
「一箱有150件,折滿一箱就可以賺6塊錢。」他說。但這折紙衣有一定程序,須先把領子粘好,對折齊整後才能入袋,再裝箱,想來這6令吉賺來也不算輕鬆。
(原文刊載於2023.09.17《光明日報》副刊。)
如欲捐助「社會關懷」項目,可點擊以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