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

作家龍應台是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喜歡走路的人。

6月9日和10日,她在吉隆坡將有兩場讀者見面會,推介其兩本新書《走路》、《大武山下》,其中一場讀者見面會的主題是「路邊有一棵樹」。

這題目令筆者回憶起與樹有關的陳年往事。她確實經常觀察路邊的大樹,不管她身在何處。

二十年前,她應邀來馬來西亞演講。演講會結束後,我們請她去路邊大排檔吃炒粉麵。食肆旁邊有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她注視了大樹一會,即問我們:「這是什麼樹?」我和在場的幾位文化界朋友,竟無人能答。當時我對自己的無知深覺汗顏。

2018年,我和兩位中國大陸朋友參訪高雄佛光山過後,轉到屏東探訪龍應台。

龍應台為了陪伴失智媽媽的最後一段時光,在2017年放下台北的一切,遷居到屏東縣大武山腳下的潮州小鎮。

龍應台原本只是單純回來陪媽媽,但開始鄉間生活以後,這裡的陽光、天空、山林以及這片土地上安安定定生活的人,帶給她很強大的復甦力量。

龍應台開了「功課」給自己:「做從前沒做過的事;去一個沒去過的村子;走一條沒走過的路;認識一株沒見過的樹;進去一個沒注意過的廟;路過墳場就讀幾個墳上刻的字;每天跟一個陌生人說話……」

她每天看大武山日出,看台灣海峽日落,讀書寫作累了,她就出去走走,到農村去看牛,到山裡去看原民部落,從這個果園走到那個花園,認識一個又一個的神農,這段時間她的快樂指數很高。

我們到達屏東時,龍應台駕她暱稱「大白」的白色吉普車,去車站接我們到她家附近的小旅館投宿。

晚餐時,大陸朋友興致勃勃的拿出手機向龍應台展示與星雲大師的合照。龍應台也敘述了令她難忘的第一次會見星雲大師的經過 :

她帶點調皮的心情,像拋皮球一樣,一個連一個問題拋出去。星雲大師把她丟出去的皮球,一個一個拋回來,哲思詰問一來一去,像乒乓球的迅捷跳躍。她說,星雲大師彷彿看穿她的調皮,不動聲色地見招拆招,一個多小時的「球賽」,沒有一顆球閃失。她當時邊發球,心裡邊驚異讚歎,星雲大師徹底贏得她的崇敬。

筆者能體會龍應台的驚異, 因為筆者也有類似的經驗。筆者曾經三次訪問視力糢糊的星雲大師,但不論提問什麼,他都能精準回答,令筆者驚嘆不已,很想問他:是否修禪定而獲神通?但由於知道佛教不提倡神通,因神通不敵業力,所以沒敢這麼問。

第二天早上, 我們到龍應台的家喝咖啡。她習慣性的站在陽台上眺望遠方的大武山。我們則聚在陽台一隅的雞窩旁觀看她的母雞生蛋。

過後她帶我們去逛菜市場。她跟小販們十分熟絡,不時佇足攤檔前寒喧幾句。

離開菜市場後,她繼續帶我們走大街穿小巷。她告訴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她都是這樣一個人走路,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經過一棵高大的菩提樹,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下,落地無聲。龍應台停下腳步, 俯身撿拾地上的菩提葉,一片一片地疊好。我們也依樣,撿拾菩提葉。

龍應台手捧菩提葉的虔誠神情, 讓我聯想起「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的典故。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

在浩瀚宇宙中,我們宛若恆沙微塵,雖然渺小,卻也自成一世界。

——————————

活動詳情:

 龍應台:「路邊有一棵樹」讀者見面會

日期:2023年6月9日(五)
時間:7:30pm ~9:30pm
地點:誠品生活吉隆坡
備註:需在eslite MY app 上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

 龍應台:「從村落看出去」讀者見面會

日期:2023年6月10日(六)
時間:3pm ~5pm
地點:KLCC Banquet Hall
備註:入門票RM20,可到第十七屆海外華文書市主舞台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