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偉章
如果你是這條村的居民,估計你應該曾看過這樣的畫面,一名中年男子騎著摩托車,載著穿著校服的女孩,可不知怎麼的,摩托車老是不住地搖晃,彷彿隨時都會摔倒似的,讓人禁不住為騎士和小女孩捏上一把冷汗。可摩托車並未停下,搖搖晃晃地持續前行,直至轉角處拐彎後,他們的背影才從你的視線裡淡出……
摩托車本身並沒有問題,關鍵點其實出在中年男子身上,55歲的他年輕時曾從高樓墜下,影響了右腳的行動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約5年前開始嚴重了起來。也不知是時間點巧合,抑或如他所懷疑的那樣與冠病疫苗有關,他的左腳剛好就在那段時間裡突然也變得無力,目前需要拄拐杖才能走路。
他有兩個女兒,一個11歲,一個13歲,他平日就騎摩托車送她們上學。學校老師看見他們的情況,很擔心父女仨會摔傷,於是與我們的義工聯繫,希望我們可以送兩輛腳踏車給她們姐妹倆,讓她們自己騎車上學。祝福文化基金會主席蕭依釗得悉後,一口答應,還另外添購了四腳助行器以及一些乾糧食品到雪州這條村子裡探訪他們一家。
中年男子姓吳,十多年前娶了個越南新娘,後來便有了這兩個女兒,一家四口與吳男的父母同住。兩老以賣自家栽種的香蕉和甘蔗為生;中年男子因不良於行,只能靠福利金過活;妻子則在茶室麵檔當助手賺取微薄的工資來撫養兩個女兒,擔子頗為沉重。
越南籍母親個子相當瘦小,她與蕭依釗說,她的原生家庭非常貧窮,16年前一位馬來西亞的跨國婚姻仲介人到她家鄉,遊說她的父母讓她嫁來馬來西亞。當年22歲的她,少不更事,對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她和父母都以為從此會過上好生活,但想像與現實往往總有落差。據說,那名仲介當年向吳男父母收取了相當大的數額,卻只給了她父母馬幣400,這當中的事實和曲折,事隔多年已難以追查。
反正不管怎樣,塵埃落定,她也已在此落地生根,只是這些年來她自顧不暇,因此並沒有餘錢可寄回家,就只在大前年曾帶著女兒回越南探親而已。
越南媽媽說,她初來乍到時,完全不懂本地語言或中文,且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即便是現在,她也只知從家裡去麵檔的路。十多年過去了,她雖已能說些簡單的中文,但距離流利似乎還頗遠。她說,她每天工作回到家,就會開始打理家務,然後回到房間休息。因為語言障礙,她不知如何與別人溝通,這些年來,也早已習慣了保持靜默。
會特別提這麼一段,是因為關注外埠新娘這課題的人似乎不多,但總覺得或許可以多關心一下這些可能出現在你我身旁的新移民。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自然難以插手別人的家務事,但多釋放些善意,哪怕只是一個微笑,應該還是在我們能力範圍的。
(原文刊載於2023.05.28《光明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