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都是天使的化身〉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摯友G 病重時,她父親也因患癌臥病在床,G 的母親除了工作,還得照顧兩個病人,直至現在我依然不敢想像她當時的生活。G 的父親的葬禮後,我到她家探望,臨行前一個星期,特意先去了一趟書店,找台灣作家張曼娟當時甫出版不久的《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店員說,賣完了,但我執意非該書不可,於是請店員替我從其它分行調書,終於趕在探望她前取得了書。
但這書並不是送給G 的,而是她母親。如此堅持,是因為我們通常都會聚焦在病患身上,而忽略了照顧者的不易。
送暖行動首日,在嘉諾撒幼兒園辦過了約兩百人的捐贈物資與派送紅包儀式後,我們一團人到怡保的館子晚餐。蕭依釗說,她邀請了梁天寶三姐妹一同來用餐。我當時才想起,未來得及給她們備書。
梁天寶,一個年僅11的癌患者。事實上,她在5歲時就已發現體內有神經母細胞腫瘤,7年來腫瘤一再復發,前後已做過3次手術、兩次化療。由於天寶的手術費用自去年12月起獲得星洲日報基金會的支援,因此詳情都已有報導,這裡不重複。
我更為關心的,其實是父親死後,負責照顧天寶的兩個姐姐——大姐碧瀅、二姐碧月。
2022年11月,天寶的父親梁歡成無預警離世。「那個晚上,我們還為慶祝碧月考到駕照而去吃了小炒,一起逛夜市,他還打算明早去跑步……」兩個小時後,梁歡成開始嘔吐,送醫後證實中風,昏迷三日後即離世。梁碧瀅說:「我和碧月以為他會昏迷很久,也計劃好了接下來要如何繼續照顧他,但是他卻走了。」
父親的離世,讓碧瀅感到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在敘述這一段時,碧瀅在餐廳角落淚如雨下。天寶連忙過來安慰姐姐,事後才知,原來她擔心我欺負姐姐,姐妹之情深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她們其實同父異母,天寶是梁歡成再婚與越南籍妻子生下的女兒。發現天寶患癌時,碧瀅在台灣的銘傳大學唸著書,父親致電,告訴她天寶需要動手術,他們家接下來可能錢會不夠用,於是碧瀅毅然決定休學回馬。
目前在一家電腦學習中心工作的碧瀅,擔起了家庭生計,而照顧天寶起居的責任則落到了碧月身上。
我問碧月,身為一名照顧者,那一部分是讓她覺得最為辛苦的。她想了一會兒,回我:「無法好好地睡。」她說,治療期間,天寶有時半夜會拉肚子,她得幫忙清洗;服藥時間更是錯不得,即使半夜也一定得起來確保天寶把藥吃了;打點滴入藥時,她必須全程在旁盯著,並替熟睡的天寶翻身,以確保藥水沒有卡著或倒抽血液;此外還得確保整個入藥過程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否則天寶會過敏、全身紅腫……
我問碧月,關於未來,她眨著大眼睛說,等妹妹病好後,她希望可像父親那樣租個檔口煮食。我回過頭問碧瀅,有沒有覺得中止了學業很可惜,她訝然望著我,彷彿我問了個好奇怪的問題,「沒有。」她說。
「如果二選一,我會選擇妹妹。」
(原文刊於2023.05.15 《光明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