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停蹄,傳遞祝福〉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我於是再度來到了你的國度,你的家園。

飛機在雲層裡穿梭,往下俯瞰,是一片如海洋般廣袤的褐黃山岩,山路如鏡片的裂縫般以更深的褐蜿蜒成河。在如此荒涼的景色裡,偶爾竟會看見幾戶人家,被圍困似的圈在其中。他們如何與外界聯繫?如何獲取電源供應?亞麻,我當時在想,那些我們一直聽說很貧困、很貧困的學生,是否有些其實就來自這樣的家庭呢?

前方是連綿的喜馬拉雅山脈,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峰昭示著旅程的起始,地面的景色換成了積木樂園似的密集房子,飛機極低,彷彿伸手即可撈起一座房屋。有趣的是,畫面裡卻幾乎沒有人煙,只偶爾有些街道會突然出現幾輛車子、幾個路人,與我們後來抵達卡曼度後所看見的人潮擁擠迥然不同。

與2019年一樣,我因為祝福文化而來到了這裡;亞麻,也與那年一樣,我依舊沒有見著你。

自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開始,這地方的學生被納進了祝福文化的助學計劃裡,通過Metta Volunteers(青年志願者組織)、BLIA Nepal(國際佛光會尼泊爾協會)、BLIA Kathmandu(國際佛光會加德滿都分會)、YMBA(尼泊爾佛教青年會佛教學校)以及Pranidhi Purna Mahavihar(南傳本願寺),資助災後的貧困學生。前年助學計劃還增加了名額予喜馬拉雅山區的瑟讓學校, 今年又增加捐助Karma Leksheyling(噶瑪列些林佛學院)的學生。

我們的行程可說是馬不停蹄呀,抵步的第二日(12月3日)酒店裡用過早餐後,7時半即啟程前往帕坦(Patan)探訪學生家庭。我們的酒店在老街區巷弄間,要到大馬路乘旅遊巴是得走上好長一段路的,幸好天冷無雨,倒也不覺辛苦,只是路上坑洞頗多,且路窄車多,倒也不得不留心。

帕坦是尼泊爾的古城,與加德滿都僅一河之隔,城中處處古蹟,隨處一座塔或許都有逾500年的歷史,城裡住著釋迦族的後裔。我們邊參觀邊往學生家,一時間竟也無從分辨究竟是家訪抑或觀光。家訪結束後,我們前往出席Metta 的志願者表揚大會,大部份通過Metta 資助的學生也來到了現場。午餐後,我們前往 Bungamati,國際佛光會加德滿都分會借用了Amarapur 精舍,讓我們與學生交流,爾後又是另5戶學生家訪。

行程的第三日,同樣是早餐後,我們徒步前往Dhumkarti,BLIA 借用了一所中學舉辦簡單的會面儀式。學校前方有一爿地,建有佛塔與佛像,我們經過時鴿群振翅而飛,揚起了異國風情。儀式結束,我們趕往YMBA,這所學校採用了尼泊爾語與英語雙語教學,因此大部份學生都聽得懂簡單英語。午餐後我們前往南傳本願寺,寺方讓學生們準備了簡單的舞蹈表演。該寺的本蓮法師說,精舍裡原是嚴禁歌舞的,但由於我們遠道而來,且希望讓我們感受到孩子的心意,所以才稍作變通。另外,法師們也給我們準備了些美味的道地糕點及奶茶。爾後,我們就在逐漸轉暗的天色裡、在愈漸寒冷的天氣中,走訪了五個學生的家庭。

亞麻,就在這一天,晚上回到酒店連上網線後,我收到了你的訊息。我一度以為我們終於可以再見,當然,也就只是以為。

(待續)

(原文刊載於2023.01.08《光明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