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舒彦
图/ 徐莉嘉

这是我第一次踏足尼泊尔。出发前,收到祝福文化的温馨提醒,表示尼泊尔夜间平均3度。昼夜温差大,上午刚晒着阳光吹着习习凉风,晚上便已寒气冷洌,让人恨不得把全身的皮肤都裹进厚实的大衣里。由于大巴无法驶入酒店前的小路,每一次上下巴士前后都要步行一段路在大路口汇合。狭小的路上充斥着汽车的轰鸣声,提醒着挡道的人侧身让路,一条长长的队伍不间断地有团员自发性地吆喝着“有车”、“有摩多”、“有石坑”。路虽长,风虽冷,回头处处是温暖。走着走着好像也不冷了。

这是一趟极考验脚力的旅程,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样的动力让祝福使者们不止一次愿意千里迢迢来到另一个国家,上山下坡,费力地走一趟来看看这里的小孩。大家裹紧外套,一步一步地踏着陡峭的路,探访了许多户家庭。每到达一户人家,当地义工都会来回进行翻译以便于交流。看着孩子们家里设施简陋、墙面破旧、照明不足、卫生环境也不甚理想,让他们在求学路上更是雪上加霜。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探访其中一个孩子时,其行动不便的奶奶在楼上隔着窗栏双手合十喃喃呐呐,然后红着眼眶,泪水往下流。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与家人们眼眶里蓄着的泪。我想,大约是使者们内心那份纯粹的善良与真挚,促使了这个旅程。

第三天参访本愿寺及会见学生时,学生们为欢迎祝福使者的到来准备了一些舞蹈表演。孩子们舞动身躯,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尽管语言不通,肤色不一,文化相异,大家在异族音律中拍打着相同的节奏,合谐得像一幅画。这一幕定格在我的脑里,久久不散。我想这大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连接,会为了美好的事而感到快乐;会为了不如意的事感到沮丧;也会被当下的情感所感动。有时候无需言语,也能明白彼此的心意。尼泊尔最低温时是3度,我却能感受到直达心里的炙热。

每一次的出行也像是一场久违的团聚。我们因缘相遇,不约而同地上了名为祝福文化的巴士,有的人先出发,也有的人后来居上。不管因何而聚,我们都曾在旅程中给彼此带来温暖与欢乐。数日的相处看似云淡风轻,分别时心里的不舍提醒着自己已经在这片土地落下了许多的回忆。尼泊尔,亦冷亦热。什么原因或许都不重要,因为我们想祝福彼此。

PS:传递的善意,是前行,亦是回归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