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依釗

香港不幸成為最早被變種病毒株Omicron入侵的城市之一。第一個確診患者為36歲印度籍男子,他抵港後入住富豪機場酒店檢疫。檢疫期間,他佩戴無法過濾呼出氣體的氣閥口罩,更有一半時間打開房門未戴口罩。斜對面住客、62歲中國籍男子被傳染。

香港病毒專家袁國勇到酒店視察後說出的以下一番話值得關注:印度籍男病人戴氣閥口罩,是「自私的口罩」,因這類口罩噴出的空氣不能被過濾,當他開門取餐或倒垃圾時,含病毒空氣由房間散播到走廊,導致斜對面房住客感染。

戴口罩的用意:是給我們的呼吸系統立一道屏障,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因此 ,我們不宜戴氣閥口罩。

記得去年3月本地剛爆發疫情時,大家對口罩的認識不深,我見到一位相熟的法師戴氣閥口罩, 即直率的告訴他:戴氣閥口罩是自私自利的行為。 他連忙摘下氣閥口罩,充滿歉意的連聲說「罪過!」這氣閥口罩是信徒送他的,還告訴他是最有效防疫的口罩。

過後, 我在媒體上看到一位高官戴氣閥口罩出席公開活動。

最近陪朋友到診所看醫生,見到前台的一位助理竟然戴著氣閥口罩,我想她可能是沒有相關概念,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自私心態。

由於大多疫苗無法提供100%保護力, 戴口罩仍是防疫的必要手段。

中國據東莞市有個曾被媒體廣為報導的病例:有兩名學生未戴口罩經過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餐桌時,1秒「中招」!

中國的研究數據表明,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均未佩戴口罩,傳染概率高達90%;健康人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佩戴口罩,傳染概率為30%;健康人未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佩戴口罩,傳染概率降至5%;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佩戴口罩,病毒傳染率僅有1.5%;當兩者均佩戴口罩且有效防護距離大於1.8米,那麼傳染概率會降為0%。

很多人感染病毒, 是因為沒有正確戴好口罩。我們不但要選擇適合的口罩,更要戴好口罩。

馬來西亞衛生部建議:普通人要達到新冠肺炎病毒防護效果,要戴雙口罩──普通醫用口罩加上布口罩。你當然也可以戴N95、KN95、N 99 、KF 94 。

無論是醫用口罩還是其它口罩,千萬不要水洗。這些口罩中間有一層由聚丙烯制成熔噴無紡布,是一種超細靜電纖維,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靜電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粉塵和飛沫。水洗會讓纖維失去靜電,也就失去了靜電吸附的能力。

此外,我們要隨身多備幾個口罩更換,口罩一旦被汗水或口沫浸濕就無法有效預防新冠病毒,宜立即更換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