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
文冬縣金馬蘇新村的一間破舊木屋裡, 住著一位孤苦的76歲老人關莉莉。
由於糖尿病併發症、關節炎,關奶奶腿腳無力、腳趾變形,連鞋子也穿不上了。
早幾年她出外時是騎摩托車的, 由於多次摔倒, 她現在連腳踏車也不敢騎,僅靠推著一台殘舊輪椅,才能走去商店買三餐和日常用品。輪椅的輪胎經已磨損,推起來十分吃力。
我和義工們準備第二次到文冬送尿片等物資前夕,當地義工莊培華向我特別提到了關莉莉的淒涼晚景 :「我是近幾年才認識關莉莉的。聽說她過去曾是馬華婦女組活躍分子。 她有一個兒子,已在城裡成家, 這兩年似乎都沒回過來看望她。關莉莉目前只靠福利局援助金RM500過活。 」
莊培華說,關奶奶需要一台輕便型輪椅、一枝三腳柺杖和兩件沙籠。
臨時臨急,去哪裡找這些東西啊?我馬上想起老家剛巧有一台可折疊的輕便型輪椅和三腳柺杖,是母親以前出門時用的,自從她動了脊椎手術後就無法出門,所以輪椅和拐杖也派不上用場,可是母親仍然捨不得將它送人。我自是勸不動的,唯有出動她的愛孫們,在孫子們的半哄半誘下,母親終於點頭,願意把輪椅和三腳柺杖轉送給更需要的人。
我同時也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住院留醫時穿過的兩件沙龍,多年來束之高閣但依舊如新,於是一併把它們給找了出來。
關奶奶看到我們送去的輪椅和柺杖,非常高興,不斷的道謝,並且馬上試用。
踏進她家時,冷不防地上有一攤水,差點滑倒。我抬頭一看,原來是屋頂漏水。
義工把10包紙尿片搬進她的房間後想要借用廁所,卻見滿地屎尿,臭气熏人。
我細細思量著,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實在不適合關奶奶,不但容易摔倒,而且摔倒了也沒人知。事後我建議莊培華,希望她可以試著說服關奶奶入住老人院。
莊培華第二天去訪關奶奶,關奶奶說:「我願意去住老人院!昨天我又跌倒了!我的眼旁和額頭都傷了!」
我和莊培華聯繫了三家公益老人院,全都無法收容她,原因是:章程規定,只能收容無子女的老人。
至於她的兒子為何不回來看望或寄錢給她,我不得而知,或許有他的苦衷。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無法全盤掌握故事的面貌,只能就著眼前所見盡可能協助有需要者。
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打工族雖然非常努力工作,卻依然難以擺脫貧困,很多子女也因此沒有餘力奉養父母。在文冬,我們就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
至今,莊培華及其他義工仍在想辦法幫助關奶奶……
(2021.11.28)
編按:經義工協助,關老太太目前已被安排進入加叻一家由教會創辦的老人院。據莊培華轉述,目前已與關老太太的兒子取得聯繫,關老太太也已順利搬進老人院,她很喜歡蕭總所送的沙龍,物輕情意重,希望這兩件沙龍可以在新環境裡陪伴著關老太太,願她快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