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

農曆七月,從佛教的觀點,是孝親月,也是感恩月。

在這個月裡 ,在我的朋友圈裡,我比平日更常聽到和看到「感恩」兩字。

佛教的感恩思想非常鮮明。當然感恩思想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其他宗教及哲學社會學理論中也有感恩思想。

為什麼要感恩?佛教的根據主要是「緣起論」——「諸法因緣生,緣滅法亦滅」。

佛教的感恩包括四個方面: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三寶恩。這不僅包括人際關係,還包括人和自然的關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我們要感謝天地萬物,感謝自然。

佛教認為,感恩,也是一種修行。修行先修心。

若你有一顆感恩心,它會帶給你快樂和身心健康。但若只把「感恩」常掛嘴上,內心卻斤斤計較,不懂得知恩圖報,那是沒功效的。

這符合現代養生學。高明的養生學家一定會告訴你: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因為健康的根本在心。要維持身體健康,須從調節心態和觀念開始。樂觀的心態和正確的觀念,遠比任何藥物都能預防疾病。

我們要常懷感恩心,要常念別人的好,常記別人的恩,寬恕和忘記別人的過錯。這樣,自然就會活得輕鬆快樂;快樂的人,免疫力會增強。

感恩心, 不僅會令人快樂健康, 也會令人變得平和、圓融。其中一個典範是中國開國總理周恩來。

很少人知道,周恩來是佛門弟子。據1999年第41期《文佛教文化》透露,他的皈依師是虛雲老和尚。有一次,毛澤東問周恩來:「為什麼你辦事總是那麼圓滿?」周恩來答:「主席,我除了馬列,還有佛法。」

周恩來有一顆感恩心,在文革期間,他深知許多被四人邦和紅衛兵清算和打壓的許多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科學家和藝術家,曾經為新中國作出了貢獻,不應受到非人道的折磨,於是他殫智竭力,游走於風口浪尖,保護了一大批人,直至鞠躬盡瘁……他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 ,以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生活必然會回報我們健康、快樂和幸福。

(寫於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