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

朋友凱蓮獨居在吉隆坡的一個公寓單位裡,平日都是在外面用餐。行管令期間,禁止堂食,居家工作的她就靠外帶隨便應付三餐。當她聞悉,許多患者是到餐館或熟食攤外帶,或到超商購物時感染病毒的,她就再也不敢外帶回家 。

「我近來每天都吃泡麵。」她說。我有點驚愕:「妳這樣是在慢性自殺啊!」

後來我做一個簡單的調查,詢問另外三位在首都租房的上班族。調查結果令我擔心:行管令期間, 他們為講求方便,也常以泡麵、微波便當、即食食品當三餐充饑。長期吃泡麵,可能導致他們的健康受損。這幾位青年常吃泡麵的習慣可能代表時下許多城市上班族的生活方式。

疫情漫無盡頭,不僅奪走很多患者的生命, 也會令許多劫後餘生者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泡麵亦稱方便麵, 確實方便美味, 所以很受歡迎。但一般泡麵都沒什麼營養,它不僅高熱量、高鹽, 且含有大量食品添加物,可能會增加肥胖、癌症、慢性病風險。

據研究人員指出,為了能長時間保存,很多泡麵都經過油炸,而且油中添加了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BHT(二丁基羥基甲苯)。BHT 是一種致癌物質,會引起肝腫大、染色體異常以及降低生殖能力。泡麵的調味包,包括油包、鹽與味素包都含有抗氧化劑,吃多了對人體肝臟會造成影響。它的鹽(鈉)含量也高,可能引起高血壓、加重心臟與腎臟的負擔。

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每周吃1~2次泡麵,谷丙轉氨酶(ALT)升高的風險會上升33%;而每周吃3次以上泡麵的人,ALT的風險會增加47%。ALT是反應肝細胞損傷最敏感的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只要肝細胞出現破壞,ALT值就會升高。

我勸凱蓮為了健康著想,還是儘量少吃泡麵。自己煮一些簡單的食物,例如:煮一小鍋米粉湯, 加些蔬菜和蛋。

如果當解饞偶爾吃吃或把泡麵當成應急食品少量食用,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也要盡量減少有害物質:建議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麵塊,約1分鐘後把熱水倒掉,以去除鹽分、磷酸鹽及部份油脂。然後加入少量調味粉(調味包最多只放一半),以減少油和鹽分的攝取量。

再加第二次滾水沖泡約3分鐘即可。

朋友,你若現在為了方便快速而常吃方便麵,健康出問題時就得面對很多的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