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

今天要述說一個最近在吉隆坡發生的真實故事:一位六十多歲的企業家肝病復發, 到 一家大醫院求醫,卻在醫院感染了冠狀病毒。確診後,惴惴不安的他問主治醫生,治癒的機率有多高。醫生告訴他:「以你的狀況,是沒有治癒的希望了!」

醫生的話令他徹底崩潰了,他失去了生存意志。不願接聽焦急如焚的家人打給他的電話,也沒吃兄弟們為他想辦法籌集的中藥和營養品。三天後撒手人寰。

一位醫生朋友說,生存意志強的病人能很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去克服許多困難,而生命就在不放棄的努力中得到延續。許多病例說明,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會強化免疫系統。尤其是癌症,除了先進的醫藥,意志力是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但有的病人求生意志力不高,在醫生仍在設法救治他時,他卻已開始自我放棄。

說到生存意志,我的好友張曼娟最近出版的新書《張曼娟讀奧‧亨利》, 也凸顯了愛和生存意志的神奇力量。

張曼娟從世界文學家奧‧亨利(O. Henry)作品中精挑細選了七個故事,重新編排譯寫,文字流麗如詩。我推薦大家在居家避疫期間閱讀《張曼娟讀奧‧亨利》,因為書中的故事精彩絕倫,充滿啟示,可照亮我們的心靈谷地。

其中有一篇名《最後一片葉子》,描寫的是美國貧窮藝術家聚居區的兩個年青畫家蘇和裘絲同她們的鄰居貝曼之間發生的故事。裘絲在寒冬患了嚴重的肺炎,病臥在床。蘇義無反顧地照料著她。醫生說裘絲痊愈的希望就在於她自己求生的欲望,可是蘇卻發現裘絲在失望地數著窗外一棵常春藤上為數不多的葉子,並絕望地認為,當最後一片葉子凋零之時,自己也將離開人世。蘇很傷心,便將裘絲的心態告訴了老畫家貝曼。老畫家是個脾氣暴躁,愛嘲笑別人、酗酒的人。畫了近四十年的畫,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幅不朽之作,卻始終淪為空談。

但風雪之夜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裘絲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高高的藤枝上。她想到,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燃起希望,活了下來。

故事的真相是:貝曼頂著風雪,爬到磚牆高處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葉,給了裘絲「生」的希望和意志。而老畫家卻因著涼而染上肺炎去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創作了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一幅不朽的名畫。

最後一片葉子蘊涵著厚重的寓意, 它啟示我們:親友的愛和關懷,以及病人的希望和意志,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創造生命的奇跡。

【原文刊於2021年7月31日《中國報》〈樂活自健〉專欄。】

 

(圖片取自「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