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清晨,手機鈴聲特別刺耳。在佛教團體任職的一位朋友來電:“法師,人死後,是不是8小時內都不能動他的身體?否則,他(亡者)會起嗔恨心?”
“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你家有事嗎?”
“父親因不堪長期受病痛折磨,趁我們外出工作時,懸樑自盡了!現在怎麼辦?”
“趕快先把父親放下來,讓他躺在床上,開始助念。我會安排蓮友們去協助助念。”
從上述簡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朋友即使在佛教團體任職,遇到突發事件也不知所措。
事實上很多佛教信徒都不真正懂得“正信佛教的葬儀”。很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沒有去尋根底。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總是慌亂失措。
單單圍繞“助念”,人們就可提出一籮筐的問題。例如:人死後,是否要助念8小時?是否真的不能碰觸亡者的身體,否則會讓亡者起嗔恨心?對於死於橫禍或因自然災害而罹難的人或客死他鄉的人,又要如何給予助念呢?一定要助念8小時嗎?助念一定要念“阿彌陀佛”聖號嗎?助念有一定的儀式嗎?助念有用嗎?可以用念佛機代替助念嗎?……等等問題。
許多高僧大德都曾對“助念”發表過很多高見,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有興趣者可以上網搜尋。有鑑於網路相關資料太多太雜,難以分辨真偽菁蕪。
謹此推薦以下網上貼文,供大家參閱:
(1) 弘一大師臨終法要
(2) 印光大師臨終助念三大要
(3) 星雲大師《僧事百講》系列-55 往生助念
(4) 聖嚴法師助念的意義
(5) 證嚴法師之助念觀
(6) 助念安心,超脫生死—中台世界
總之,“助念”的意義在於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的心。幫助臨終者免除害怕、恐懼,不知死後往何處去?這時候,如果能給予佛法的開示與佛號的引導,有助於往生者消除或化解內心的恐懼不安。此時,他心裡彷彿找到了一個“死後的歸宿”,他會隨著眾人持續不斷的佛號聲,一起念佛,往生善道。
據《無量壽佛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最初發願時,曾開殊勝方便:雖十惡五逆之人,於臨命終時,若遇善知識,說法安慰,教令念佛,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彼佛淨土。可見,往生的開示與助念的重要與殊勝之處。
從臨終關懷、助念到告別式的參與,一路走來,我是邊走邊看邊學。過程中發現,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儀式”可稱之為“對”或“不對”,很多時候都需要“因地制宜、隨機應變”。
若舉行佛教儀式,則不能違背佛法的知見。例如:對於臨終的關懷乃至往生的助念,不管法師或居士都好,是不可主動向家屬索取“紅包饋贈”。
事後,家屬主動給予做為“供養三寶”或為亡者做“功德”,則另當別論。身為佛弟子,不論出家或在家,皆應“以法布施,利樂有情”為先,而非“將佛法當買賣,做為個人謀生的手段”。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與有緣人共勉。
要放開心量,以一切眾生為救濟的對象;
做一切事,修一切行,不為自己,而為眾生。
~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