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山中》 / 蕭依釗
電話響起時,我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姓名,心知必然是原住民孩子們遇到了難題。來電的是文冬深山裡原住民中心院長許瑞霞先生,他的聲音一如既往的低沉,隱約透著一份難以形容的疲憊感。他說,行動管制令實行了半個月,中心一部份孩子已回家,但還有10個,因為家太遠了,所以回不去,留在中心。然而他們中心的大米和食油眼看馬上就要見底了,希望祝福文化可以捐助一些食糧。
行動管制令實施的這兩個星期,我一直擔憂這樣的事會發生——一些邊緣或弱勢的群體及家庭會被忽略,但眼前替全國前線醫護人員添購醫療器材及防護用品的工作,著實讓我忙得喘不過氣,幾近焦頭爛額。自然有合辦單位及基金會同事們在協助,但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背負著捐款者心意所需承擔的責任與謹慎,都讓我備感壓力。「如果我能更早覺察到中心的困境與窘迫,或許就能減輕許院長的負擔了。」我心裡不無愧疚。
孩子的食量不大,且自己的園地裡有栽種蔬菜果樹等 ,許牧師說,20包10公斤的白米,以及10支油就夠了。我立馬答應,同時還另外添了一箱快熟燕麥片,以備不時之需。在這非常時期,只要不過份,有備無患還是好的。且燕麥片不但方便,又健康。
許院長在運載食糧回中心的途中,拐去原住民山寨探訪幾個回家的孩子,這才發現這幾戶原住民家庭已經好幾天沒飯吃了,於是忙把部份糧食贈予他們。
篤信基督的許院長後來給我傳了一則訊息:孩子們的父母很開心,蕭小姐,妳回應了他們向上帝的祈求。
我心裡明白,協助了這些原住民家庭及孩子的,其實並不是我,而是默默在付出的祝福使者們。是他們的善良,讓愛可以傳送到那遙遠的山中。
在這艱難的時期,我們更需要的,正是——善良與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