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訊)由祝福文化基金會及佛光文化出版的《雲水印跡──馬來西亞寺廟的文化密碼》正式付梓,並順利舉行推介禮,為大馬展開寺院搜集和編寫任務取得突破性成就,同時為佛教的發展留下印跡與見證。
這本印刷精美,設計講究的新書,厚達376頁,采用大開本制作,由祝福文化總編輯蕭依釗擔任總編輯,戴志強和葉偉章分別擔任責任編輯及文字編輯,收錄全馬各州106座以佛教為基礎,以及可充分反映當地民情、地方色彩的寺廟介紹,包括其形成與發展過程。
受邀主持推介的嘉賓有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馬佛總雪隆分會主席明吉法師、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馬來西亞南傳首座長老沙南納卡拉法師及努祖天佩仁波切。
蕭依釗致詞時說,當初策劃時,未料到搜集原始資料時會碰到這麼多困難,大部分寺院都缺乏文字記錄,許多住持或理事不清楚寺院的創辦年份和背景資料,甚至有部份寺院拒絕記者的采訪。
她說,有朋友勸相勸放棄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在心中發願,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參與的團隊都會堅持完成計劃,為佛教留下一點時代的印跡,後來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得到許多貴人相助,很多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她指出,這本書集合許多人的力量和祝福才完成,從2016年開始的實地采訪到2023年的編版,除了動員書中所提到的50名來自馬來西亞和台灣的記者、自由撰稿人、攝影人、編輯參與工作之外,還有許多沒提到名字的法師和朋友因肯定這項工作的意義而無私的獻力。
她說,當初稿大致完成,請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寫序時,素來仗義助人的法師覺得應該讓佛光文化出版社參與完成本書的出版,後端的編輯工作,佛光山妙開法師和其團隊幫了大忙,而繼程法師和張集強為書寫序,令新書生色不少。
她坦言,在馬來西亞這片熱土上,百年古剎的創辦人,多己離世,不應讓他們當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功績隨著歲月而淹沒,可以從現存的建築和文物去尋找並記錄他們當年的足跡。
覺誠法師說,這本新書的出版像當年《佛國記》印行,對佛教的記載和推動充滿意義,讓更多人了解宗教的演變、傳承和弘揚的痕跡。
法師說,佛光山一直努力推動人間佛教,包括在巴基斯坦計劃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同時計劃2024年在印尼的婆羅浮屠成立佛學院,進一步推動佛教工作。
法師希望《雲水印跡》能得到社會、宗教界更廣泛的關注,一起珍惜在大馬許許多多有關寺院創立的歷史和痕跡。
出席嘉賓尚有佛光山副住持如行法師、妙開法師、鶴鳴寺住持傳聞法師、怡保觀音堂慧燈靜修組秘書通明法師、八打靈觀音亭真慧法師、觀音亭護法團團長謝安衡、馬佛青總會長楊桂榮、法鼓山召委戴淑媛、副召委鄭美強、修成林文宣主任羅義和、《雲水印跡》法律顧問張菲倩、努祖天佩仁波切隨行者拿督紀日輝、新紀元大學安煥然教授、祝福文化主編葉偉章、《慈悲》雜志主編江子、菩提工作坊黃俊達、考古學者林家豪、作家吳鑫霖以及佛光會各分會執委等。
馬佛總雪隆分會主席明吉法師指出,雖然過去許多佛教團體和學者有展開相關搜集史料工作,不過,這本《雲水印跡》可說是看到亮麗的成果,同時讓人珍惜信仰的傳承。
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說,大馬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重鎮,這本書將為本地的佛教發展保留重要的資料,希望繼續發掘,讓更多更深的史料得到關注。
努祖天佩仁波切說,從這本書的出版可以看到文化和宗教重視的傳承,這些史料都是重要的歷史和記憶,同時任何寺廟都能讓人感受到和平和愛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