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新書出版
  • 簡介
慈心祝福

《婆婆心中的快樂!》

文/妙淨(祝福文化基金會-慈心祝福組 輔導法師)

2019年9月16日傍晚,收到淨願慈懷之家負責人寶美師姐的簡訊,希望能前往淨願給予臨終患者及家屬關懷。隔天,帶著祝福的心,開車前往淨願。甫走進大門,即見一身粉紅、白髮蒼蒼、面容可掬的慈祥老人,坐在輪椅上,望著前方,彷彿若有所思。

前往問候,“婆婆您在想什麼?”

“我沒想什麼。師父,您從哪裡來?”如此一問一答,話題打開了,我開始傾聽她的生命故事。

薛婆婆,今年74歲,單身,從小家境清貧。3歲時,因一場發燒延醫而導致終身小兒麻痺,行動不便。婆婆進駐淨願是因為弟弟的關係,弟弟罹患癌症。當他獲知自己的病情不可逆轉時,他最擔心、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位姐姐。姐姐從小與他相依為命,當他健康的時候,由他照顧姐姐,現在自己也病了,也需要人來照顧,又有誰來照顧姐姐呢?

因此,當安寧醫生及慈濟義工們把他轉介給淨願的時候,他向義工們提出一個條件,若要他進駐淨願可以,但,姐姐也要一起,否則他就不住。菩薩心腸的淨願負責人寶美師姐,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而倆姐弟一起住進了淨願。雖然彼此都無法照顧,但至少可以看見彼此,以心會心。

當天的探訪,沒見到弟弟。他因病發,進入士拉央醫院治療。詢問婆婆,可否到醫院探望弟弟?她歡喜的說,“當然可以!”

“您有什麼話,想跟弟弟說的嗎?”給您錄影,給弟弟看好嗎?婆婆說,好!

錄影內容如下:“你放心,我在這裡住的很好,不用擔心。你專心醫病,我們今天走到這個地步,你要接受與面對。能吃你就吃,能喝你就喝,你不要想太多,日子一天過一天。”影片雖然只有短短幾十秒,但婆婆慈祥的面孔與會心的笑容,卻傳遞了她對弟弟不盡的祝福與牽掛。

婆婆說:“從小家境清貧,這一生沒讀過書,沒上過學。父親在她8歲時就離家而去,是奶奶及母親把我們三姐弟撫養長大。”

兒時,雖行動不便,但她一樣幫忙母親做家務。如何做呢?她說,她以椅子為雙手,支撐著身子步履蹣跚地走,然後蹲在地上,用火炭煮水、煮飯、洗衣、切菜……。

“年輕的時候,有力氣,現在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做也做不了了!

“我覺得我來到這世間是苦的,尤其是當我生病的時候,沒有人拿水給我喝,沒有人帶我去看醫生,幫我拿藥……。我這一生只有‘苦’,從沒有真正的快樂過。但我從不埋怨為何父母親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對父母親只有感恩,沒有埋怨。埋怨有什麼用?唯有,認命與接受!”

問婆婆心中的快樂是什麼?她說:“我的‘快樂’是有朋友的關心,身心無病痛,平安過每一天!”

人生苦短,無常迅速。9月18日下午,收到寶美師姐的簡訊說,“他往生了!”他,指的是弟弟。

次日傍晚,前往廣東義山為弟弟誦經祝福。參與的親友不多,屈指可數,但在場的每一位都非常誠心、專注地唱誦。姪兒將婆婆帶回家跟母親共住,讓彼此可相互照應,相信這也是給予亡者最好的祝福!。

感言:“我的快樂是有朋友的關心”,這句話不只是婆婆的希望,相信也是我們每一位活著的人的希望。對於安住在慈善機構的醫院、養老院、孤兒院、殘障院、臨終關懷中心、監獄、戒毒所、感化院、流浪漢、乞丐,甚至憂鬱症等等,他們都需要有朋友的關心。現今慈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是好事,然而也是壞事——好事,是因為有多一個地方可選擇、可居住,不論有無收費;壞事,是缺乏人性化的照顧,缺乏朋友們的關心,他/她們逐漸被孤立、被淡忘,這是一件悲哀的事!所有的物質都無法填補心靈的孤寂,唯有走進人群,給予他們一分關愛,點燃他人心中的希望與快樂,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更精彩、更有意義。祈願關懷路上,有你我他的參與,共同締造“有愛,有希望”的社會。

臨終關懷的對象,除了臨終者的關懷之外,家屬的關懷更為重要;臨終關懷不是Touch n go的模式,而是人與人之間關懷的延續。

慈心祝福

祈願余彩瓊往生西方淨土!

祝福使者余彩瓊於2019年7月 15日因癌逝世,享年65 。

她一生慈悲為懷,45歲時就提早離開職場,投身慈善事業當義工。她作風低調,一直默默地為弱勢群 體服務。

二十年來,一直在The 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修成林、 孤兒院、老人院等慈善機構當義工。 她沒有自己的房子,生活節儉,但她只要有錢就會準備美食和買禮物送給長者和小孩,樂此不疲。

每年的東禪寺平安燈會的美食街,都會看到她熱心協助義賣美食的身影。 她崇敬星雲大師, 遺願是骨灰撒大海,希望在佛光文教中心設牌位,和父母的牌位在一起 。

祝福文化慈心祝福組輔導法師妙淨和浮月法師,將於7月16日(星期二)晚上8點,在吉隆坡廣東義山羽化苑為她舉行一場往生助念佛事,願意誦經與她結緣的朋友都可以參加。

祝福文化同仁,祈願余彩瓊往生西方淨土,安住佛國。

公益•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慈心祝福•社會關懷

【感謝文】

2018即將過去,在此十分感謝許多陪著祝福文化共同前行的使者與朋友們。

我們把捐助者名單製成了簡單的圖表,使者們可稍微檢查一下是否有疏漏,如有問題可與我們的志工聯繫。

有些朋友,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盡表謝意的,譬如葉高弟先生。祝福文化成立之初,葉高弟先生就持續每年捐出高額款項,不止予貧困孩子,也作祝福文化的行政用途。一如既往,今年四月,他再次匯了RM32,500 進來,分別資助原住民與助學計劃。

又譬如陳傳傑先生,雖然近日行程較緊無法參與助學團,但協助孩子的心意卻絲毫不減,今年除了捐助50名孩子,還邀得妻兒參與這項計劃,款項總額 RM29,500。

另一位在檳城的朋友王惠慈女士,也每年都廣招親友參與助學計劃,今年9月匯入了RM61,000,其中1千元用作助養原住民孩童。

本地知名金融專家戴利明先生,也把他在報紙的稿費悉數捐出。

除了這些國內的朋友,祝福文化也很榮幸獲得海外朋友的支持,譬如廣州企業家劉建國先生,以及福建企業家周培松先生,今年也各捐助了50名學生。

另外,還有好些知名作家,如不願透露姓名的旅美作家,捐出了一萬美元;台灣作家張曼娟、焦桐;新加坡作家王潤華、淡瑩;香港志工陳定邦;本地作家永樂多斯等。

說到不願透露姓名,其實有位前羽球國手,也是祝福文化的使者,這幾年每月捐助原住民孩子。

今年初,我們還收到了好些宗教團體的捐助,如雪蘭莪阿彌陀佛淨宗學會,以及把信眾供養的紅包錢捐出的智一法師和常妙法師。

其實,每一位參與計劃的使者,我們都由衷感恩。

有些朋友沒有直接參與計劃,但卻協助我們推廣介紹祝福文化,這份心意我們也十分感念。

臉書成立以後,每一個贊及分享,對我們都是一份助力,再次由衷感謝。

2019年,祝福文化將啟動微信公眾號,希望可以通過不同管道,讓更多人獲取我們的訊息。

祝願:平安、康健、圓滿、自在。

  
慈心祝福

天使義工鄭靖翎,於衛塞節凌晨離世……

她,鄭靖翎,一個普通的女子,清秀且消瘦;但她的人生目標卻不普通,總是時時刻刻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自中學畢業以後,她就投身義工工作。

她曾陪著一群沒有父母親的孩子們成長;她耐心且細心地照顧無法自理的老人家;她是紅新月會的義工,總是第一時間搶先趕到意外現場,為傷者急救。

她,鄭靖翎,一個平凡的女子,愛笑也愛玩;但她的人生際遇卻一點也不平凡。

2003年杪,她以紅新月會義工的身份,替一位企圖自殺的泰籍男子止血,並隨警員護送他到中央醫院。途中男子突然情緒失控,拔起警察的配槍連開四槍,其中一枚子彈,就穿過了鄭靖翎的左胸膛……。

大難不死的鄭靖翎,從此更確定要用上天賜予她的重生機會,繼續她的義工生涯。

2016年初,她突然無法行動。檢查的結果讓她吃了一驚——原來她是乳癌患者,且癌細胞業已蔓延到脊椎骨,造成了其中兩節壓迫性骨折。她前後電療了五次,但病情並沒有遏制,就連兩支嗎啡針都無法減緩她的痛楚。她心裡清楚,死亡已近在咫尺。

她知道上天已禮待過她一次,所以不敢奢求。她參與了馬大教授陳慶華引進、孝恩集團贊助的“無語良師計劃”,希望自己那單薄的身子可以在教學與研究用途後,造福更多仍在這世界上活著的人。

她,就連面對死亡,也仍想著如何幫助人。

她的善良,為這冷漠的社會增添了暖意。

她,鄭靖翎,就是這麼一位陪伴在你我身邊的——天使。

 

慈心祝福

祝福靖翎

慈心祝福

藍醫師,一份愛與善念的延續!/釋常妙

“師父,謝謝您深入的祝福,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求?像您所說的,靜下心來念佛菩薩聖號,真有那一天到來,希望到極樂世界。哈哈!很渴求噢!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師父,祝明早一路順風,完成學業回馬奉獻愛心 、關心、病患需要師父加持。保重,感謝這幾天對我的關懷。謝謝又謝謝!認識師父真好,開心了許多,心靈平和,我會聽師父的話念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以上是中醫藍鎬強臨終前三天傳給我的簡訊。任誰也無法預料,“無常迅速”比預計的還要快。感恩的是,過程中他並沒有承受太多的病痛折騰,就在他住進療養院不到一星期,即於3月9日的清晨,安祥地告別人間。

藍醫師學佛時間雖短,但十分虔誠。在我去探病時,他主動詢問:如何念佛?我藉此因緣贈予他一串108顆念珠,教他如何念佛,並為他說明,念佛的方法及念佛功德及意義。從那刻開始,每次給我發簡訊或通電的時候,最後總是一句:“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病發前的一個月,他非常勤懇的念佛,已將念佛號養成一種習慣,融入於生命。當一個人養成一種習慣之後,不論任何時刻,發生任何事,乃至臨終時刻,他最後一句還是會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保持正念,往生善處。這就是佛教所說的”隨習往生“。

由於祝福文化基金會“慈心祝福”組法師所做的關懷,不論是臨終關懷、助念、告別式甚至七七十四九佛事,都是”與法結緣“,家屬隨喜供養。而所得的供養將納入祝福文化基金會的”慈心祝福基金“,以幫助更多貧病交迫的人。

藍醫師除了隨喜捐款給“慈心祝福”基金之外,也在他臨終前將他心愛的汽車─紅色的Benza 捐給慈心祝福組作為法師臨終關懷的交通工具。因為他知道,法師有了車,才能給予重病者更多的幫助和關懷。

藍醫師要我“回馬奉獻愛心、關懷病患”的叮嚀,我會銘記於心。亦將善用他捐贈的汽車去進行更多臨終關懷,幫助病人維持心靈平和,以歡喜感恩心面對生死。這是一份”愛與善念“的延續啊!

 

Page 2 of 2«12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最新文章

  • 〈祝福文化基金會,訪吉粦原住民村送暖〉
  • 【2025祝福文化西安探訪團】之 興教寺 · 百塔寺
  • 12月祝福文化日惹探訪團額滿 謹向後來者致歉!
  • 〈捐緬甸物資堆積如山感動牧師「 大馬華人充滿愛心」〉
  • 【2025祝福文化西安探訪團】之 大慈恩寺·大興善寺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